*按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
王凱亮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
…王凱亮
王教授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首席研究员,牵头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研究团队,专注于生物学、神经科学及微生物组研究领域。
通過與臨牀醫生和生物信息學家的緊密合作,王教授實驗室在代謝疾病藥物研發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發現,並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自然代謝》《發育細胞》等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憑藉卓越的科研成就,王教授屢獲殊榮,包括"2021年學院青年研究員表現獎"、"2022年早期職業成就傑出表現校長獎",並於202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資助。作爲首席研究員,他已從香港、歐洲及內地累計獲得逾2000萬港元競爭性科研經費,用於支持其跨學科轉化研究計劃。
-
彭勃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彭勃
彭勃,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優青,科技部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教育部科技領軍人才團隊負責人,上海市領軍人才。獲得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華夏醫學科技青年獎等榮譽。
彭勃教授主要關注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小膠質細胞,創新性提出以小膠質細胞替換開展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新策略,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高效的小膠質細胞替換(2020)。進一步,團隊全球首次開展小膠質細胞替換臨牀治療,證明該療法的有效性(2025),爲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開闢了全新思路。主要研究成果以最後通訊作者發表在Science,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Aging, Neuron, Cell Reports,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Life等高水平期刊上,入選神經免疫學年度科學進展。
-
毛傳斌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毛傳斌
毛傳斌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全球創科學人教授及賽馬會師法自然精準醫學工程實驗室總監。他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全球STEM教授計劃」獲選為全球STEM學者。他同時獲選為多個國際知名專業學會會士,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美國微生物科學院(AAM)、美國化學學會(ACS)、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生物醫學工程學會(BMES)、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IAMBE)、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以及ACS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分會(PMSE)。毛教授曾獲得多項重要獎項,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CAREER獎、中美化學和化學生物學教授協會傑出青年教授獎以及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他曾擔任美國化學學會國家獎項評選委員會委員及主席。他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了300餘篇同行評審論文,包括《Chemical Reviews》、《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目前,毛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於噬菌體生物材料及其在生物傳感、納米醫學、再生醫學和抗菌治療等領域的應用。
-
陳海峰
AAVivo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
…陳海峰
陳海峰博士是全球公認的基因治療領域領袖,擁有超過30年在腺相關病毒(AAV)技術方面的開創性貢獻。他分別於1982年、1985年及1992年取得中山大學生物學學士、四川大學生物學碩士及德國薩爾蘭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他獲得備受推崇的Marion-Merrell-Dow博士後獎學金,赴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從事研究。
陳博士曾在美國多家領先的基因治療公司擔任高階職位,包括Cell Genesys、Genovo、Avigen及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2006年,他共同創立Virovek公司,並發明了BAC-to-AAV系統,利用桿狀病毒與Sf9昆蟲細胞,大幅提升AAV產量,革新了病毒載體製造技術。之後,他又共同創立Avirmax公司,擔任首席技術官與營運官至2022年。
2022年重返Virovek擔任首席科學官後,陳博士開發了PACE(精準AAV殼體工程)技術,可實現AAV對特定細胞類型的精確導向。此突破促成新創公司AAVivo的誕生,致力於體內CAR-T及實體腫瘤免疫療法的發展。
陳博士曾任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病毒載體委員會成員,並擔任《Molecular Therapy –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期刊編委,持續推動基因與細胞治療的創新發展。
-
陳功
神曦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
…陳功
陳功教授是國家特聘專家,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大腦修復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中科院上海生理所神經生物學博士。1994年赴美國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自2002年起歷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正教授,2013年被授予維恩 魏勒曼冠名主任教授(講席教授)。2020年全職加入暨南大學,擔任大腦修復中心主任,推動大腦原位神經再生技術向臨牀應用的轉化。陳功教授領導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用神經轉錄因子NeuroD1將大腦內源性膠質細胞原位高效地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這一里程碑工作,被幹細胞頂尖雜誌Cell Stem Cell評爲2014年度最佳論文,爲大腦修復開闢了全新的神經再生型基因療法。2015年再次在Cell Stem Cell上發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培養的人源膠質細胞高效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的工作,爲開發利用腦內膠質細胞再生神經元的藥物療法奠定了基礎。2020年又在國際上首次發表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的里程碑工作。
陳功教授是國家特聘專家,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大腦修復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中科院上海生理所神經生物學博士。1994年赴美國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自2002年起歷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正教授,2013年被授予維恩 魏勒曼冠名主任教授(講席教授)。2020年全職加入暨南大學,擔任大腦修復中心主任,推動大腦原位神經再生技術向臨牀應用的轉化。陳功教授領導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用神經轉錄因子NeuroD1將大腦內源性膠質細胞原位高效地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這一里程碑工作,被幹細胞頂尖雜誌Cell Stem Cell評爲2014年度最佳論文,爲大腦修復開闢了全新的神經再生型基因療法。2015年再次在Cell Stem Cell上發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培養的人源膠質細胞高效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的工作,爲開發利用腦內膠質細胞再生神經元的藥物療法奠定了基礎。2020年又在國際上首次發表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的里程碑工作。
-
DUSZYNSKI Jerzy
波蘭科學院院長顧問
…DUSZYNSKI Jerzy
Jerzy Duszynski 於 2015 年至 2022 年擔任波蘭科學院院長。他是波蘭科學院內茨基實驗生物學研究所的教授(2002 年至 2008 年期間擔任該所所長)。Duszynski 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生物能量學、線粒體在細胞功能中的作用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他在《科學》《生物化學》《自然·協議》《生物化學雜誌》《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二月信》等著名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大量科學論文。他曾於 2008 年至 2009 年擔任波蘭科學與高等教育部負責科學事務的副部長。他是歐洲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成員。他還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他獲得了衆多外國獎項:法蘭西學術棕櫚勳章軍官勳位、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榮譽博士學位、Japanese Medal of Rising Sun with Ribbons等。他曾是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董事會成員。
-
TKACHEVA Olga N
俄羅斯老年學臨牀研究中心主任
…TKACHEVA Olga N
Olga N. Tkacheva,醫學博士、哲學博士,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臨牀老年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該研究中心是俄羅斯聯邦衛生部下屬的皮羅戈夫俄羅斯國立研究醫科大學的一個獨立結構單位,也是皮羅戈夫俄羅斯國立研究醫科大學繼續專業教育學院老年相關疾病部門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俄羅斯聯邦衛生部老年學首席專家。 Olga N. Tkacheva著有超過 833 部出版作品,其中包括 763 篇被國際數據庫收錄的期刊文章以及四項發明專利。Olga N. Tkacheva是《全國老年醫學手冊》的作者,並有 22 部專著。在Olga N. Tkacheva的指導下,已有 25 名醫學博士候選人和 7 名醫學博士獲得培訓。 Olga N. Tkacheva是俄羅斯聯邦衛生部下屬的皮羅戈夫俄羅斯國立研究醫科大學老年學和老年醫學(醫學科學)專業答辯委員會主席。Olga N. Tkacheva近期的研究重點在於心臟和血管衰老過程的機制與模式,以及其與細胞複製性衰老之間的關係、與年齡相關代謝紊亂的問題、年齡相關疾病及其預防與治療的課題,以及老年綜合徵。 -
STILZ Uli
諾和諾德副總裁,研發外部創新合作伙伴關係的外部與探索性創新(E2I)部門
…STILZ Uli
Uli Stilz是諾和諾德公司負責研發外部創新合作伙伴關係的外部與探索性創新(E2I)部門的公司副總裁。 他常駐波士頓,領導着一支跨職能的研發團隊,與生物技術公司、風險投資機構、學術界和研究醫院建立富有創意的合作模式,共同開發下一代療法,爲患者提供改變生活的治療方案。 基於前生物創新中心的成功經驗,Uli和 E2I 團隊在關鍵治療領域推動了一系列外部合作項目,包括心血管代謝疾病和罕見病,激發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以推進諾和諾德的全球研發管線。 Uli Stilz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有機化學碩士學位,並於 1990 年在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後,他加入赫希斯特公司,在那裏擔任過多個職位,2010 年被任命爲賽諾菲糖尿病部門新成立的創新部門的副總裁。在 20 年的時間裏,他在心血管代謝、免疫學和腫瘤學治療領域爲 60 多種臨牀前和臨牀候選藥物的研發做出了貢獻。2012 年至 2014 年期間,他擔任歐洲藥物化學聯合會主席。
2014 年,Uli加入位於哥本哈根的諾和諾德公司,2019 年遷至波士頓創建生物創新中心。
Uli Stilz於 2012 年被任命爲法蘭克福大學的兼職教授,並擔任國際同行評審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他是北美和歐洲多個科學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並曾代表諾和諾德公司出席貿易組織(歐洲製藥工業協會)。他目前是肯德爾廣場協會和基因賽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也是 aMoon 基金的風投顧問。
-
KUCHERLAPATI Raju
哈佛大學醫學院 Paul C. Cabot 遺傳學教授兼醫學教授
…KUCHERLAPATI Raju
Kucherlapati 博士自 2001 年起擔任哈佛大學醫學院 Paul C. Cabot 遺傳學教授和醫學教授。他是哈佛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夥伴中心的創始主任。他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職。來到哈佛大學之前,Kucherlapati 博士是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分子遺傳學系主任、Lola 和 Saul Kramer 教授。Kucherlapati 博士曾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和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他是美國國家醫學院成員。
-
王紅傑
河北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王紅傑
王紅傑 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北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畢業於河北醫科大學,獲麻醉學碩士學位和藥理學博士學位,歷任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科研處處長和河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麻醉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委員,《中華麻醉學雜誌》通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