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
鄭有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科技創新署香港認可處高級認可主任
…鄭有志
鄭博士於2012年11月加入香港認可處(HKAS)擔任認可主任。在加入本機構之前,鄭博士曾於香港大學(HKU)從事幹細胞生物學研究,歷任博士後研究員及榮譽研究助理達四年之久。鄭博士持有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內科)學位,以及香港中文大學(CUHK)生理學哲學碩士學位和生物學理學士學位。
2004年,鄭博士曾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接受研究培訓。兩年後,他獲邀成為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訪問學者,並在美國沙加緬度北加州Shriners兒童醫院進行研究訓練。過去,鄭博士曾獲認證為英國特許生物學家,並為英國生物學會會員。在香港認可處,鄭博士主要負責醫務化驗實驗室及能力驗證提供者的認可工作。
-
鈔賀趙
通瑞生物公司企業發展資深副總裁
…鈔賀趙
鈔賀趙女士目前在通瑞生物負責公司策略規劃、BD及投融資等,協助公司於2024年11月完成超過1億美元A+輪融資。在加入通瑞之前,其在東誠藥業、科惠醫療(美敦力)及其它醫療健康行業公司有近二十年的戰略規劃、兼併收購和BD經驗,且在放射性藥物領域完成多個收購、授權引入、聯合開發等項目,並和知名醫院、高校等進行了多個創新核藥的技術轉讓和轉化等合作。 鈔女士持有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工程工學士學位,香港大學-復旦大學I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
陳冰
國際業務拓展合作與策略投資副總裁
…陳冰
陳冰先生現任阿斯特捷利康國際業務拓展合作與策略投資副總裁、阿斯特捷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憑藉豐富的產業經驗及敏銳的商業洞察,陳冰先生成功主導多項海內外策略合作與投資,推動業務持續成長。他也推動成立史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致力於發現、孵化本土醫藥源頭創新,協助中國創新邁向全球。
-
陳波
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陳波
陳波博士為國家海外高階人才特聘專家,現任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他在生物技術和製藥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國際化職業生涯,包括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阿斯特捷利康等頂級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從事基礎研究和創新藥物研發團隊領導工作,擁有從靶點發現到臨床開發和商業化運營的全研發價值鏈研發背景。他畢業於空軍軍醫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完成博士後研究,並於美國胡德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曾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書籍章節和專利,包括發表在《風濕病年鑑》、《自然通訊》、《自然免疫學》、《自然醫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頂尖期刊上的論文。
-
CHEN Cynthia
帕母醫療創辦人兼執行主席
…CHEN Cynthia
Cynthia Chen女士擔任帕母醫療董事長兼執行主席,首個寫入國際指南的中國心血管醫療器材企業,為中國率先在全球批准的針對心衰及肺高壓患者提供顛覆性心臟介入治療。
Cynthia曾任職於世界衛生組織瑞士總部、美敦力。先後兩度登上福布斯亞洲、福布斯中國U30,兩度登上胡潤U30中國創業領袖。上榜福布斯中國全球華人菁英top100、36氪最值得關注的女性創業家名單。被列入聯合國中歐傑出科技創業人才計劃,被蘇州工業園區評為「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Cynthia畢業於美國埃默里大學社會學/心理學本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療政策分析與管理研究生,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EMBA。
-
陳功
神曦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
…陳功
陳功教授是國家特聘專家,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大腦修復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中科院上海生理所神經生物學博士。1994年赴美國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自2002年起歷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正教授,2013年被授予維恩 魏勒曼冠名主任教授(講席教授)。2020年全職加入暨南大學,擔任大腦修復中心主任,推動大腦原位神經再生技術向臨牀應用的轉化。陳功教授領導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用神經轉錄因子NeuroD1將大腦內源性膠質細胞原位高效地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這一里程碑工作,被幹細胞頂尖雜誌Cell Stem Cell評爲2014年度最佳論文,爲大腦修復開闢了全新的神經再生型基因療法。2015年再次在Cell Stem Cell上發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培養的人源膠質細胞高效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的工作,爲開發利用腦內膠質細胞再生神經元的藥物療法奠定了基礎。2020年又在國際上首次發表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的里程碑工作。
陳功教授是國家特聘專家,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大腦修復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中科院上海生理所神經生物學博士。1994年赴美國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自2002年起歷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正教授,2013年被授予維恩 魏勒曼冠名主任教授(講席教授)。2020年全職加入暨南大學,擔任大腦修復中心主任,推動大腦原位神經再生技術向臨牀應用的轉化。陳功教授領導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用神經轉錄因子NeuroD1將大腦內源性膠質細胞原位高效地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這一里程碑工作,被幹細胞頂尖雜誌Cell Stem Cell評爲2014年度最佳論文,爲大腦修復開闢了全新的神經再生型基因療法。2015年再次在Cell Stem Cell上發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培養的人源膠質細胞高效轉化爲功能性神經元的工作,爲開發利用腦內膠質細胞再生神經元的藥物療法奠定了基礎。2020年又在國際上首次發表靈長類大腦原位神經再生的里程碑工作。
-
陳海峰
AAVivo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
…陳海峰
陳海峰博士是全球公認的基因治療領域領袖,擁有超過30年在腺相關病毒(AAV)技術方面的開創性貢獻。他分別於1982年、1985年及1992年取得中山大學生物學學士、四川大學生物學碩士及德國薩爾蘭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他獲得備受推崇的Marion-Merrell-Dow博士後獎學金,赴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從事研究。
陳博士曾在美國多家領先的基因治療公司擔任高階職位,包括Cell Genesys、Genovo、Avigen及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2006年,他共同創立Virovek公司,並發明了BAC-to-AAV系統,利用桿狀病毒與Sf9昆蟲細胞,大幅提升AAV產量,革新了病毒載體製造技術。之後,他又共同創立Avirmax公司,擔任首席技術官與營運官至2022年。
2022年重返Virovek擔任首席科學官後,陳博士開發了PACE(精準AAV殼體工程)技術,可實現AAV對特定細胞類型的精確導向。此突破促成新創公司AAVivo的誕生,致力於體內CAR-T及實體腫瘤免疫療法的發展。
陳博士曾任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病毒載體委員會成員,並擔任《Molecular Therapy –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期刊編委,持續推動基因與細胞治療的創新發展。
-
陳瑞祥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陳瑞祥
陳瑞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原中藥學院數理系主任,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骨傷醫學研究會副理事長。201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主要學術成績:建立現代漢字的邏輯體系。專著獲2008年奧運會文化交流活動官方禮品用書,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建立中醫理論基礎原理的模型公理化體系及診療算法模型。建立中國文化十一層生命哲學體系。第一主編或副主編全國規劃教材10餘部。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課題10餘項。
-
陳雪梅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兼院長
…陳雪梅
陳雪梅教授 1988 年獲得北京⼤學學⼠學位,1995 年於美國康奈爾⼤學獲博⼠學位,後在加州理⼯學院從事博⼠後研究。歷任美國羅格斯⼤學瓦克斯曼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加州⼤學河濱分校副教授、教授及特聘教授。曾獲美國植物⽣物學家協會查爾斯·阿爾伯特·舒爾獎、馬丁·吉布斯獎,南加州華裔科學家與⼯程師協會傑出成就獎,以及求是基⾦會傑出科學家獎。2011 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2012-2018 年擔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登與貝蒂·摩爾基⾦會研究員, 2013 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 2023 年全職回國發展,現任北京⼤學⽣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院長,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主任。其研究領域為花器官發育、植物小 RNA和 RNA 修飾。
-
程強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助理教授
…程強
程強,北京大學博雅青年學者,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助理教授。2016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17-2021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完成博士後訓練,2021年9月入職北京大學擔任獨立PI,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長期從事新型mRNA靶向藥物研發和遞送機制探索,以脂質納米顆粒(LNP)爲技術平臺,致力於通過精準遞送mRNA實現疾病的治療和預防,解決mRNA藥物未滿足的臨牀需求。已相繼開發出組織靶向(SORT,PILOT,STAR)和細胞靶向(SELECT)mRNA-LNP遞送平臺,實現mRNA藥物在包括肝、肺、脾、骨、肌肉、胸腺、腎臟、腫瘤等主要臟器和細胞的靶向遞送和疾病治療。相關工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包括Nature Materials(2025,2021)、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0)、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2020)、PNAS(2023, 2021)、Advanced Materials(2024, 2023, 2018)等雜誌上發表。其中,國際首創的組織靶向mRNA-LNP遞送技術(SORT)曾被Nature雜誌“2022年值得關注的七大技術之一”文章高亮報道。一系列國際專利授權並獲得轉化,推動至少2項管線進入到臨牀1期階段,多個mRNA新葯進入IIT階段。